市场规模日益壮大 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发布时间:2019-04-10 17:10 来源:www.shjajn.com 点击数: 次
近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2016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一系列政策落地,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同时,绿色金融也面临新机遇,各方需进一步推进。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近日发布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2016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政策设计、市场发展、国际关注动态、资金需求等方面总结了2016年度中国绿色金融实践情况。报告显示,绿色金融政策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一系列政策落地,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报告提出,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由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节能、碳排放权交易等制度。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广绿色信贷。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领导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阐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推动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界定了绿色金融的含义,提出了多项激励机制,强化了独立第三方机构评级和环境信息披露作用,强调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环境权益市场、丰富创新融资工具。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证券交易所等多个部委、金融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绿色债券关联的政策,明确了绿色项目界定、绿色债券发行标准、发行对象和方式、募集资金获得和使用等相关内容,为绿色债券的发行提供了指引。
2016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还首次将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并形成首份《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可以看出,绿色金融发展获得多项政策利好,顶层设计更加清晰。那么,为何在短期内有如此大的突破?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目的何在?
对此,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向记者介绍说:“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举措。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历史周期长、影响范围广、治理资金需求量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绿色金融为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加快推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政府是绿色金融政策支持者,市场则是绿色金融的实践主体。在政府推动、市场发挥主体作用下,我国绿色基金、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债认证和披露、绿色评级方法、环境压力测试、碳金融产品、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创新。
报告显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攀升,首单“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等纷纷亮相。绿色债券发行品种日益丰富,已经覆盖了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熊猫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多种产品类型。截至201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052.31亿元,包括33个发行主体发行的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国际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各类债券53只。
报告还显示,绿色信贷市场持续推进。与2015年银行约8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相比,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就已经达到了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
绿色基金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报告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动绿色基金发展,省级和地市级绿色发展基金不断设立,绿色私募基金和环保上市公司积极推动绿色基金发展。同时,全国性的碳市场准备启动,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七大试点地区积极开展碳交易活动碳金融及其衍生品不断创新,七大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得以成立。
绿色金融面临新机遇,各方需进一步推进
随着我国环境管理的深化,大气、水、土壤等领域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环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执法加严、公众强烈的环境治理意愿以及“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部署,都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更为金融业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商机。正如报告所强调的,中国现阶段和未来都具有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要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配置。
走了这么久,绿色金融发展终于迎来了春天。下一步,如何强力推进?葛察忠向记者表示:“中国在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制度建设、市场实践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构建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建议通过进一步降低准备金比例、实行利息补贴、减免相关税费等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推动建立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和扩大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绿色指数产品、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加强建设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特别要重视引导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境责任信息。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提升对外投资绿色化水平。”
绿色金融政策已推行多年,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发展相对缓慢,业内一直期盼政策红利早日落地,以推动绿色金融发挥更大作用。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近日发布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2016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政策设计、市场发展、国际关注动态、资金需求等方面总结了2016年度中国绿色金融实践情况。报告显示,绿色金融政策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一系列政策落地,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报告提出,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由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节能、碳排放权交易等制度。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广绿色信贷。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领导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阐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推动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界定了绿色金融的含义,提出了多项激励机制,强化了独立第三方机构评级和环境信息披露作用,强调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环境权益市场、丰富创新融资工具。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证券交易所等多个部委、金融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绿色债券关联的政策,明确了绿色项目界定、绿色债券发行标准、发行对象和方式、募集资金获得和使用等相关内容,为绿色债券的发行提供了指引。
2016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还首次将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并形成首份《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可以看出,绿色金融发展获得多项政策利好,顶层设计更加清晰。那么,为何在短期内有如此大的突破?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目的何在?
对此,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向记者介绍说:“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举措。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历史周期长、影响范围广、治理资金需求量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绿色金融为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动员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加快推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政府是绿色金融政策支持者,市场则是绿色金融的实践主体。在政府推动、市场发挥主体作用下,我国绿色基金、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债认证和披露、绿色评级方法、环境压力测试、碳金融产品、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创新。
报告显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攀升,首单“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等纷纷亮相。绿色债券发行品种日益丰富,已经覆盖了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熊猫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多种产品类型。截至201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052.31亿元,包括33个发行主体发行的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国际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各类债券53只。
报告还显示,绿色信贷市场持续推进。与2015年银行约8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相比,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就已经达到了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
绿色基金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报告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动绿色基金发展,省级和地市级绿色发展基金不断设立,绿色私募基金和环保上市公司积极推动绿色基金发展。同时,全国性的碳市场准备启动,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七大试点地区积极开展碳交易活动碳金融及其衍生品不断创新,七大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得以成立。
绿色金融面临新机遇,各方需进一步推进
随着我国环境管理的深化,大气、水、土壤等领域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环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执法加严、公众强烈的环境治理意愿以及“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部署,都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更为金融业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商机。正如报告所强调的,中国现阶段和未来都具有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要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配置。
走了这么久,绿色金融发展终于迎来了春天。下一步,如何强力推进?葛察忠向记者表示:“中国在绿色金融政策设计、制度建设、市场实践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构建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建议通过进一步降低准备金比例、实行利息补贴、减免相关税费等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推动建立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和扩大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绿色指数产品、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加强建设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特别要重视引导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境责任信息。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提升对外投资绿色化水平。”
- 怎样提高消防泵的市场销量2019-05-13
- 油气领域提速市场化进程 万亿体量将引掘金潮2019-04-10
- 京津冀污染天气再次袭来 大气防治市场持续释放2019-04-10
- 斩污利刃“再出鞘” 最大规模环保督察满周岁2019-04-10
- 生活垃圾与日俱增 中转站市场蓝海日渐扩容2019-04-10
- 以经济杠杆激活绿色活力 排污权交易风起潮未涌2019-04-10
- 排污泵的主要市场是哪些2019-04-10
- PPP项目落地率攀升 环保市场需求持续释放2019-04-10
- 市场失灵现象痼疾仍存 建筑垃圾资源化任重道远2019-04-10
- 潜水排污泵的市场销售途径有哪些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