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现象痼疾仍存 建筑垃圾资源化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9-04-10 17:14 来源:www.shjajn.com 点击数: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建筑垃圾量逐年成上升趋势。虽然建筑垃圾资源化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且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有限,再生产品单调,缺乏市场竞争力。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有望使建筑垃圾资源化进入加速期。


 
市场失灵现象痼疾仍存 建筑垃圾资源化任重道远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5.5亿—24亿吨;同时,相比发达国家平均90%以上的资源化率,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不到5%。

  截至2011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至28亿吨,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建筑行业公认的数据是,每产生1万吨建筑垃圾,至少需要1亩土地堆放。据此计算,如果建筑垃圾无法资源化利用,我国每年将拿出20多万亩土地用于堆放建筑垃圾。

  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每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1、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易产生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郊区,坑塘沟渠多是建筑垃圾的首选堆放地,这不仅降低了对水体的调蓄能力,也将导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2、建筑垃圾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垃圾堆放场对地表水体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垃圾在搬运过程中散落在堆放场附近的水塘、水沟中;垃圾堆放场淋滤液在地表漫流,流入地表水体中;垃圾堆放场中淋滤液在土层中会渗到附近地表水体中。垃圾堆放场对地下水的影响则主要是垃圾污染随淋滤液渗入含水层,其次由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塘渗入补给含水层造成深度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3、建筑垃圾影响空气质量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空气质量。

  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然而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如建筑垃圾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4、建筑垃圾占用土地 降低土壤质量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场多以露天堆放为主,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渗入土壤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郊区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另外城市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将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这将使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受污染的土壤,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净能力,也很难通过稀释扩散办法减轻其污染程度,必须采取耗资巨大的改造土壤的办法来解决。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将其填埋地下。其危害在于:

  首先是占用大量土地。仅以北京为例,据相关资料显示:奥运工程建设前对原有建筑的拆除,以及新工地的建设,北京每年都要设置二三十个建筑垃圾消纳场,造成不小的土地压力。

  其次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再次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现今的填埋方法是:垃圾填埋8米后加埋2米土层,但土层之上基本难以重长植被。而填埋区域的地表则会产生沉降和下陷,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等,还可以用于制作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这都使得建筑垃圾再生具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环境与经济效益好的突出优势。

  面对“垃圾围城”或者更确切地说“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关键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一致放在首要位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很多创业公司,经过市场调查,从中发现城区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市场空间还很大,从城区各处回收的建筑废气木材垃圾堆积如山,根据某报道采访的负责人,我们了解到:这些创业公司为了真正做到能源循环利用,毫不浪费,除了将建筑垃圾回收制作成家具板材以外,生产中产生的碎料也不丢弃,而是全部被倒进冶炼炉里,制作成机制碳棒和碳颗粒,作为燃料。而这些所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都被用来发电,保障了工厂的每日用电,既避免气体排放,又节约了电费。

  据市场调查,很多建筑废料回收公司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的时候都会因为技术问题,导致公司一度亏损严重。

  随着目前整个能源循环生产流程的运行,这些公司开始盈利,而且每天都可以回收解决掉城市建设产生的数十吨建筑垃圾。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从环保循环入手,从这些废弃资源里发现新的创业商机,不仅让自己致富,也为环保贡献力量。

  我国目前专业从事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企业只有20余家,而2020年建筑垃圾至少达到50亿吨,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发展空间巨大。有人估算,有效开发后,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若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万亿元价值。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目标是在“十三五”时期,充分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同时不断完善对建筑垃圾处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大中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预期达到60%,其他城市预期达到30%。那么,怎么处理成了目前棘手的问题。

  当下最重要的是采取“政府监管+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全参与”模式,才能铺就建筑垃圾资源化道路。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城市采取“全参与”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指明方向、政策给予支持、企业勇于参与、技术敢于创新,这些成功经验,不仅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找到了突破口,还为各地树立了样本。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复制成功经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有望进入“加速期”。
相关产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