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污染治理引各界声援 源头监管或成切入口
发布时间:2019-04-10 17:01 来源:www.shjajn.com 点击数: 次
民以食为天,食以田为先。农田污染防治关乎国计民生,在全国两会期间成为各界代表聚焦的话题之一。有代表建议,推进化肥减施要从农业发展模式上寻求突破,还要大力推广有机水溶肥。还有代表提出,建议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进行实时、动态、长效、有效监管。
土壤及农业污染防治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围绕如何同步推进化肥减施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如何加强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问题,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种养结合破解农业污染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建议,从农业发展模式、技术方法、政策配套3个方面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和使用有机水溶肥,同步推进化肥减施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
张全建议,推进化肥减施要从农业发展模式上寻求突破。根据各地特点,合理配置种养结构,大力推进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和有机肥生产,多种形式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农产品,在促进农业降本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进一步改良土壤质量,从源头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
张全认为,还要大力推广有机水溶肥。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把有机水溶肥推广纳入高标准良田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化肥零增长行动和相关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具体方案,加快推广应用。同时,要在化肥零增长行动中,对有机水溶肥技术安排财政资金政策支持。一是加大对有机水溶肥等绿色技术和相关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补贴或将其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二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或企业设立有机水溶肥国家工程实验室。
加强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针对如何加强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安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议案,建议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对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状况,进行实时、动态、长效、有效监管。
议案建议,优化粮食主产区配套支持政策。优化顶层政策设计,强化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上级财政对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转移支付力度,保障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中央财政对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蔬菜标准园、观光农业园、特色农业园等高效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主产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加快肥料管理和耕地质量保护立法进程,规范肥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明确耕地质量保护的责任和措施,加大耕地质量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农药包装物、农地膜回收机制,对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产、使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实行补贴。
- 多措绘就雄安新区水文章 白洋淀治理挺进深水区2019-04-10
- 京津冀污染天气再次袭来 大气防治市场持续释放2019-04-10
- 明确垃圾“污染源”属性 厘清分类责任主体2019-04-10
- 多城PM10小时浓度破千 风沙治理概念股或受益2019-04-10
- 优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理性推进PPP治理模式2019-04-10
- 40年治水之路迎新机遇 白洋淀治理市场将超千亿2019-04-10
- 环保部挂牌督办华北渗坑污染 渗坑治理摁下快进键2019-04-10
- 中央环保督查组问诊西安 污染之疾不治恐将深2019-04-10
- 交通噪声污染成隐形杀手 综合防治迫在眉睫2019-04-10
- 2017成水环境治理大年 产业供给走向生态化格局2019-04-10